
發布者: 發布時間:2013-10-31 閱讀:5239 次
玉米棒子和籽粒的不正常通常表現為多種形式,一是果穗一側自基部到頂部整行沒有籽粒,其實是缺行現象,整個穗形多向缺行的一側微彎曲;二是整個果穗結籽粒較少,在果穗上呈散亂狀分布,而且果穗比正常的要小,畸形的較多;三是果穗頂部籽粒細小、呈白色或黃白色,或者頂部4--8厘米處干脆沒有籽粒,農民朋友形象地稱這種現象叫“禿尖”“禿頂”“禿頭”等。以上幾種現象,如果發生的比例較大,會造成20%--30%的減產,對玉米生產影響較大。玉米發生禿尖、缺行缺粒與下列因素密切相關:
1、 氣候。氣候在影響玉米產量的問題上是人為不可控制的,生育期持續干旱或開花時遇高溫干燥天氣,土壤水分供應不足,影響玉米雌雄穗的發育;蛴衩咨⒎蹠r陰雨綿綿,低溫、寡照等影響正常的開花授粉;蚴诜厶鞖鉄o風,授粉不良。以上不良氣候條件都可造成禿尖、缺行缺粒。
2、 品種。鑒于每個地區的氣候條件不同,所以每個品種都有它的適宜栽培區,它對外界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及對不良環境的抵抗能力是一定的。當不良的外界環境條件(如低溫、寡照、干旱、雨澇等)超出了品種的適應范圍,就易發生禿尖、缺行缺粒。
3、 土壤。沙性土壤,低洼易澇地塊,耕作層淺、瘠薄、蓄水保肥能力差的山坡地,易發生禿尖。
4、 肥水供應。氮磷鉀配方不當,不施或少施有機肥,尤其是偏施氮肥、土壤中磷鉀硼不足,禿尖、缺行缺粒就嚴重。缺少生殖元素硼,造成缺行缺粒、果穗畸形較重。玉米生育中后期,水分供應不足,尤其是玉米開花灌漿期缺水脫肥,影響有機質的制造和運轉,使玉米吐絲較晚,田間花粉量減少,花粉花絲壽命縮短,致使禿尖、缺行缺粒大發生。
5、 不當的栽培習慣。栽培管理粗放,種植密度過大,田間通風透光不良,光合效能低,有機質合成少,影響了玉米雌雄穗的發育,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禿尖、缺行缺粒的發生。
6、 病蟲害影響。葉斑病、紋枯病、莖基腐病等的發生,都可影響生長,尤其是玉米蚜蟲在玉米抽雄時開始大量發生,致使玉米不能正常開花授粉,造成禿尖、缺行缺粒。
針對玉米禿尖、缺行缺,F象發生增多,影響產量和效益,建議農民朋友用以下措施進行預防:
1、 種植優良的、適合本地栽培的品種。
2、 改良土壤、增強土壤保水保肥能力。提倡使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和深耕技術,以改善土壤結構狀況,促進玉米的生長發育,增強其對外界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和對不良環境的抵抗能力。
3、 科學供應肥水。增施有機肥或有機無機復混肥,合理搭配氮磷鉀三種大量元素,尤其防止氮過多、磷鉀不足。對于微量元素,要在大喇叭口以前補充適量的硼肥和鋅肥,硼肥可選用美國硼砂集團的持力硼,畝用200克,亦可使用優力硼鋅,畝用200克,同時補充了硼和鋅。在水分供應上,苗期適當控水,促進根系下扎,玉米撥節后******官發育旺盛,水分供應要適時、適量,以促進雌雄穗的發育。
4、 加強栽培管理。一是要合理密植,創造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,滿足中上部葉片對光照的需求,促進雌雄穗的發育。二是要加強中耕除草,增加土壤的透氣性。三是采用大小壟(行)種植技術,以改善田間的通風透光條件,大行距應為80—90厘米,小行距應為30-40厘米。四是當遇到不良的氣候條件,而影響正常授粉時,要采用人工輔助授粉技術。
5、 防治病蟲害。及時防治玉米前期的紋枯病、莖基腐病等;玉米生育中后期的葉斑;及時防治玉米螟和蚜蟲。
上一條:玉米絲黑穗病的發生與防治 | 下一條:旱地冬小麥栽培技術 |